硅谷巨头频繁裁员,背后原因竟与资本财务及AI有关?
近期,硅谷裁员相关的新闻是接连不断起步网校,Meta、谷歌、亚马逊、微软等均未停歇,这些科技巨头一方面赚得极为丰厚,一方面大力果断地进行裁人动作,一方面又声势浩大地广泛招募AI方面的贤能之才。
#
我们都在疑惑:这些公司明明不差钱,为什么还要裁员?
好些人讲是源于AI的作用,然而实际上除去AI,我们能够从资本以及财务的层面思索考虑。诸多科技大厂在不少时候进行裁员,目的在于让财报显得好看,以使华尔街的投资人满心欢喜,进而将股价往上推升 。 #
那些从事金融跟财务相关事宜的人,都清楚市盈率这个词汇,资本对一家公司展开价值评估时,这是一个相当关键的衡量指标。 #
01 #
PE是什么 #
市盈率,也就是被称作PE的那个,其全称是Price to Ratio,它描述的是什么呢,描述的是股价跟公司盈利之间的关系 。
#
计算的公式是,PE等于,每股的股价也就是Price,除以,每股的净利润也就是EPS 。
#
打个比方,A公司股票的价格为100元,每一股所获得的收益是5元,那它的PE即为20(等于100除以5)。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投资者投入100元去买这家公司的股票,依据当下的盈利状况,要有20年才能够收回成本。 #
想了解更多PE知识,那就看这里,点击右侧链接去阅读,这里面有用7个黄金指标,能一眼就看穿一家好公司的内容哦!
#
一家公司的市场预期高,而后未来增长好,这种情况之下,PE通常是高的。然而,它还可能意味着市场过度乐观,或者公司利润虚高这一状况,进而致使公司价值被高估,股价呈现出有点贵的态势,同时陪伴着泡沫风险。
通常而言,一家公司市场预期较低时,投资者会觉得其增长乏力,此时该公司的PE低:然而,PE低还可能意味着一家公司利润强劲,价值遭受低估,价钱在股价方面相对便宜,这可是买入的绝佳时机。 #
02
#
PE、EPS、股价有什么用
#
那些身处华尔街的分析师们,差不多每时每日都会盯着诸如PE、EPS以及股价这样的几个数字,而投资人同样也将它们视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。 #
谈到资本们,他们所喜好的公司是怎样的呢?难道是市盈率越高,他们就越青睐吗?还是市盈率越低,他们就越反感呢?并非如此 。
他们对那种净利润也就是 EPS 高,同时市盈率也即 PE 低的公司怀有喜爱之情,这表明他们寻觅到了那种被看作是估值偏低的优质公司 。
#
EPS一旦有所提高,PE便会被拉回到一个合理的空间之中,他们就会觉得这家公司“价值遭到低估”,并且认为未来股价存在上涨的空间,所以就会纷纷进行追捧买入 。
#
资本的追捧会带来一个结果,那就是股价随之上涨。
股价上涨有利于谁呢?公司的CEO、高管和股东们。 #
他们跟我们这些普通拿固定工资的员工截然不同,其薪酬、期权以及股票,有很大一部分是和股价相挂钩的。股价往上攀升的时候,他们不仅能够收获丰厚的经济收益,还能够得到各种各样的赞美以及名誉,真可谓是在名和利两方面都有所斩获。你说他们怎么可能不在意呢?
#
所以呀,身为一家公司的CEO,会绞尽脑汁地去想办法,把EPS做得好看些,把市盈率的分数弄得漂亮一点儿。
#
03
裁员如何影响EPS、PE、股价 #
我们接上文,一家公司如何提升EPS呢?无非就是开源节流。
开源,意味着要提升收入,而这是需要耗费时间的,像推出新产品,开拓新市场这类事项,那可都是长期工程,在短时间之内是很难达成的。
#
节流,就是降低成本费用,看似也不太容易做到。 #
但是财务基本知识,我们可不能忘掉成本之中,存在着一个极为庞大的科目,那便是人力成本。特别是在科技大厂里面,人力成本占据的比重相当之高,常常会占到总运营成本的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七十。
假如要降低人力成本,那可就算得上容易之事了,最为直接的方式便是进行裁员,将那些被称作“不够高效”的部门加以砍掉,如此一来,马上就能够在财报之上看到成本出现下降的情况,净利润或者EPS也就随之得到提升了。 #
EPS一旦提升,PE便会得到改善,市场预期与信心一旦提升,资本就会纷纷买入,进而推动股价上涨以及估值提升,公司的CEO以及高管们纷纷收获名利双收,其他公司目睹结果这般良好,纷纷进行效仿裁员,于是,裁员潮就来了。 #
到了这个地方,我们便可以将裁员所引发的一系列后果梳理清晰,我们通过一个链条把它呈现出来。
推动裁员,进而使得成本下降,成本下降促使净利润(EPS)增加,净利润(EPS)增加让市盈率(PE)得以改善,市盈率(PE)改善致使市场预期和信心提升,市场预期和信心提升引发资本追捧买入,资本追捧买入带动股价上涨,股价上涨让CEO和高管们名利双收,之后其他公司也就纷纷效仿前行。
04
裁员释放2个重要信号 #
除了对股价以及PE造成影响之外,裁员还会朝着资本市场释放出两个关键信号 ,是什么信号呢 ?
#
1. 信号1:瘦身增效,目前管理效率足够好 #
我们先来看资本市场最讨厌什么?不确定性。
而人力,就是最难控制的不确定性之一。为什么?有2个原因。 #
起始而言,人是最难进行管理的,当员工数量增多之时,管理的难度便将会有所增加,人员的效率大概率会出现降低的情况,规模效应会快速地衰减。 #
再者,员工数量一旦增多,固定成本便会刚性式增长。工资、社保以及福利等人力成本,于企业支出里所占的比例是极为高的,并且一般存在着“只增而不会减少”这种刚性特质。 #
通过进行裁员,除了能够使成本得以降低之外,人员效率将会得到增加,组织架构也会被优化,公司的管理效率会有所提升,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也会降低。
这些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这家公司的经营管理多么的高效! #
所以,于资本的眼光当中,裁员并非是坏消息,而是企业所释放出来的信号,此信号表明公司在对风险予以控制,在对不确定性加以控制,在使利润保持稳定 。 #
那些身处华尔街的精英投资人,一旦瞧见公司像壮士断腕般采取行动财务基本知识,致力于瘦身来提高效益,就会认定管理层颇具魄力,有着敢于去优化成本结构的勇气,进而对这家公司持看好态度,接着纷纷进行买入操作。 #
比如,微软于2023年11月9日宣布要裁员1.1万人,谷歌在2023年1月18日声明裁员1万人,谷歌又于2023年1月宣称裁员1.2万人,之后股价都纷纷出现了上涨的情况。 #
2. 信号2:积极投资AI,未来前景无限好
#
我们前文说了,提升EPS有两个方法,开源和节流。
#
首先,通过采用能迅速见到成效的裁员以及节省开支的方式,给予资本一份信心,紧接着,运用扩充收入来源的手段,将这份信心进一步巩固强化一番。 #
于是 ,我们目睹了另外一种充满疑惑的情形 :一方面在进行裁员 ,另一方面却在扩大招收 AI 人才 。 #
这意味着,是在向资本发出信号,即我们朝着最为热门的AI赛道进行投注,而在未来,赚钱的能力只会更为强大。
左手借助人工智能来讲未来的增长故事,右手通过裁员来展示现在的成本优化,把这两招同时运用,每股收益不增长都困难,。
#
05 #
裁员是金融工具和资本游戏
当我们把裁员的本质给弄清楚了以后,就会知晓,裁员的本质其实是一种金融工具,它更是一场资本之间的游戏,并且还是针对股价的护盘方面的动作。
#
裁员后,企业能同时获得5重好处:
(1)成本立减:工资、福利、办公开支下降。 #
(2)利润率上升:EPS变漂亮,市盈率更好看。
#
(3)管理效率提升:人效提升,管理者有魄力,经营管理有方。 #
(4)资本信心恢复:投资人买账,股价上涨,公司估值提升。
(5)公司高管们名利双收。
#
在每次互联网大厂宣告裁员之后,不知你是否察觉到。他们展现出来的股价,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呈现上涨态势的。短短数个月的时间段里,股价飞速攀升上去了,进而使得管理层顺利斩获一大笔极为丰厚的回报,最终财报会呈现出一片欢腾的景象。 #
所以,在这些科技大厂中,裁员已成为一种财务工具,还成了一种市值管理的惯用手法,通过采取裁员行为以换取漂亮的财报,进而赢得投资人的掌声 。 #
06
普通人怎么做 #
身为上班族,除去那少之又少的精英群体,任何一个人,既无法逃离,也没有本事去改变这种资本游戏所遵循的规则。
#
我们能够去做的事情,是把它的运行逻辑看清楚,让自己保持着清醒的状态,并且在提前的情况下做好应对的准备。 #
即便个人的能力表现十分突出,然而面临被裁掉员工这种情况,却也是占到较大比例的事情,并非是对个人价值予以否定。所以,当遭遇到裁员的时候,绝对一定不要自己怀疑,不要自己否定,不要自己怨恨自己、悔恨自己、哀叹自己、怜惜自己。
假象是稳定,保险不等于高薪。一场高风险游戏,实质上是所谓的“稳定工作”。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,是资本利益的变动。一旦风向变化,任何人都可能被迅速“优化”。即便身处大厂,也不代表高枕无忧。在资本的逻辑里,没有谁是真正不可替代的。
因此,我们绝对不可以把全部鸡蛋放置于同一个篮子之中,要多去学习一些技能,多点积累人脉关系,多为自己预留一条退路,提前准备好“Plan B”,这才是真正的道理所在。
其人乃Suri,身为商业分析家,是互联网大厂的资深从业者,著有《商业分析方法论与实践指南》,会分享关于数据分析,以及商业分析,还有经营分析,以及用户增长运营,以及广告,以及电商方面的干货 。 #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46号